建實新村常民記憶與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再利用—《沙灣拾夢|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修復再利用工程紀錄片》

基隆市文化局自今年7月22日起至30日止,在臉書粉絲團與Youtube頻道,跨周末一連9天推出「大基隆紀錄片線上展」。其中,​​《沙灣拾夢|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修復再利用工程紀錄片》,在紀錄眷舍修復的點點滴滴之餘,也留下了基隆眷村—建實新村原住戶及周遭居民的常民記憶。

小寫、複數、混雜的客家青年世代—《客家率—全球客家串流計畫專題講座》之〈文化米克斯—青年在客庄之世代與觀點交替觀察〉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客家率—全球客家串流計畫專題講座》,在9月4日迎來第一場次〈文化米克斯—青年在客庄之世代與觀點交替觀察〉。講座上,​​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理事長吳界與藝術家鍾舜文,分別談到自己與內灣、美濃等客庄的碰撞與互動,而聽眾則藉機觀察到客家青年世代如何看待自己的客家身份,以及如何重新詮釋客家這個符號。

基隆天使的高度詮釋—《Keelung Way》2021春季號:基隆的天使視角

天使與惡魔常被拿來對比,前者象徵善良,後者代表邪惡。基隆市文化局全新嘗試的季刊《Keelung Way》,在2021年春季號以「基隆的天使視角」為題,試圖超越上述老生常談,重新以「高度」詮釋何謂基隆的天使視界。

打從心裡,暖暖的,你比自己更重要—《暖暖區眷村發展》

梁靜茹有一首歌叫〈暖暖〉,歌詞「其實你很好,你自己卻不知道」,既是心疼對方的低調與自信心不高,也是願意陪在對方身邊溫暖而堅定的心情。星火燎原工作室與過港社區發展協會就像梁靜茹,透過出版《暖暖區眷村發展》(2017),在描繪暖暖眷村遲暮美好之餘,也向眷村年事已高的長輩們,表達不移的陪伴之情。

海軍眷村人訪談輯—《眷戀—海軍眷村》

對於一般年輕世代而言,眷村大概就是一個園區,裡面有著許多老房子。或許有少數幾間展示原始住戶生活的痕跡,但多數都裝飾得很懷舊或很文青,販賣著拿鐵、貝果、書籍或各種文創商品。這裡可以拍拍網美照,也可以吃吃下午茶,但是看著這些整理過後的老建築,卻又不免思考著,這裡的過去是怎樣的?以前的居民又是怎麼生活的?

大搜查!基隆眷村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蛛絲馬跡

這麼多的基隆眷村,必然發生過許多故事,也一定與基隆在地人文與自然碰撞交會出許多火花。基於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目標是逐步累積各種台灣文化的內容,並開放民眾利用與共創協作,那就讓我們一起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浩瀚資料裡,搜查基隆眷村的蛛絲馬跡吧!

基隆客家入門書—《基隆市少數族群:客家文史調查與研究》

說到基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廟口美食、港口郵輪,還有下不停的冬雨。不過,根據客家委員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基隆市37萬餘人口中,客家人就占了近3萬人,是全市人口的7.7%,顯示客家對於基隆整體文化的形構,占有一定的重要性。而要了解基隆客家,唯一的一本書就是《基隆市少數族群:客家文史調查與研究》。

穿越等待的幻象——《2020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之〈我依然等待著你〉

一年一度的「基隆潮藝術」,今年以「海的一日」為題,將正濱漁港日常作為出發點,探索漁港特有的文化與情感。因漁港居民特有的情感記憶之一,是等待漁人返港,藝術家詹喬鈞特別創作〈我依然等待著你〉,參加本次潮藝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