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勇於探索未知的年代與階層—《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與差異他者遭遇的結果,可以是封閉自我,甚至攻擊對方,也可以是文化交流,進而拓展各方內涵。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即是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出發,藉由荷使出行覲見大清皇帝旅程的敘事角度,以及故宮與荷蘭、日本、台灣相關合作單位的館藏,呈現出一個東西方彼此探索、互為影響的時代風貌。

第一步就寫對的公文寫作心法—《寫出有溫度的文章:想想「讀者是誰」,你的文章才會有溫度,能幫你晉升的商業文章,從丟掉起承轉合開始》

作文對很多學生來說,往往不知道要怎麼寫,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事情。好不容易畢業出社會了,以為可以永遠擺脫作文,卻發現上班族的生活更是整天都在寫作文。

就這樣靜靜地⋯⋯森呼吸——《森之襞—志鎌猛台灣首個展》

在水泥森林或香港人所稱的石屎森林中,多數人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過上步調快速的繁忙生活,並在各種稽催管考的高壓生活下,產生焦慮、躁動、憂鬱等各式各樣的心理症狀。在上述城市生活的焦躁基調下,觀賞《森之襞—志鎌猛台灣首個展》,毋寧可以是一種方式,讓都會人能夠暫時拋去煩惱,並體驗一場寧靜的森呼吸。

拒絕投射幻象的觀景窗——《途中,在各自的他方暫歇|劉芸怡、廖震平雙人展》

《途中,在各自的他方暫歇》是劉芸怡與廖震平的雙人展。透過並列劉芸怡對於金門碉堡廢墟的攝影,以及廖震平對於自己在日本生活時,隨處攝影再分析選繪的畫作,雙人展營造出永無止盡的途中感,以及令人難以安歇的他方異地感。然而,上述途中感與他方異地感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忠烈祠成為台灣人——《曹良賓:想像之所》

《曹良賓:想像之所》是有關台灣各地忠烈祠的攝影與文物個展。透過實地拍攝忠烈祠近年環境與遊客的影像,並與忠烈祠或其日本神社前身的老照片並置,再佐以有關忠烈祠/神社的書籍、文獻、郵票等文物,曹良賓為我們展示了忠烈祠/神社對台灣人而言,在國族建構上所扮演的想像本質,並試圖對台灣人的主體性指出另一種更基進的想像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