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愛與悲傷的反差中,看見「厭世代」困境——《Candy Bird個展—多麼乾淨的一幅畫》

《Candy Bird個展—多麼乾淨的一幅畫》是一個畫風可愛的塗鴉繪畫與裝置藝術展。透過展出主要以壓克力顏料繪於一般畫布、畫紙、牛皮紙,甚至於舊書頁、舊床單、枕頭套、舊傢俱之上的16件新作,再佐以長期觀察同輩朋友與長輩相處方式凝撰而成的悲傷故事,Candy Bird為我們在可愛與悲傷的反差中,展示了名為「厭世代」的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困境,同時也暗示了解決上述困境的可能機會。

一場失焦的爭執,以及其中隱藏的寶藏——陳界仁與《燃點》爭議事件

近日創作者與媒體間的爭執事件不斷。先是囧星人認為《聯合報》對其專訪所下標題,在缺乏脈絡的情況下,造成歧義的效果;接下來則是陳界仁認為《燃點》刊登卞卡撰寫之藝評—《現實、詩學和譜系,然後呢?》,是一個「污衊」事件。囧星人與《聯合報》事件,在台灣較具有新聞熱度;至於陳界仁與《燃點》事件則未有台灣媒體報導。但無論如何,陳燃兩邊在述說或爭議些什麼?我們又能在其中找到什麼隱藏的寶藏呢?

「神明」作為一種更新自我主體性的方法——《神明計畫:人—神—現代社會》

《神明計畫:人—神—現代社會》是兩位生活在台灣的法國藝術家—卡佑民(Kayoumin)和包德納(Bernard Bordenave)的攝影合展。透過在不同展間依序展出前者色彩鮮豔而抽象的14幅負片觀念攝影作品,再展出後者到宮廟實地拍攝的14幅正片紀實攝影作品,並且以說明文字將兩者作品兩兩配對賦予主題,本展呈現了法國藝術家企圖探討台灣人神關係在現代性的影響下,呈現了什麼樣的變化。

從媽祖遶境看見攝影也是一種信仰——《35年東方之眼影像展》

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照片超過35年的資深攝影師麥可‧山下(Michael Yamashita),正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舉辦《35年東方之眼影像展》。透過展出《中西交融—馬可.波羅與鄭和的史詩之旅》、《88經典》以及《媽祖遶境進香》等3大系列,本展呈現了山下攝影計畫的時空跨度、媽祖信眾的虔誠與熱情,更暗示了攝影其實也是一種信仰,具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獻身其中。

直面正在凝視你的深淵——《晃│影—史帝夫・麥柯里個展》

以《阿富汗少女》(1984)成名的攝影家史帝夫‧麥柯里(Steve McCurry),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晃│影—史帝夫‧麥柯里個展》。作為華語世界首度舉辦麥柯里的個展,本展除了以平面輸出方式呈現其多年來的攝影作品外,也企圖透過策展論述,以及以其攝影作品為基礎再製作的裝置作品,使觀眾除了感受作品表面的美感與奇觀外,更能直面影像背後的真實深淵,並產生批判與起而行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