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元對立之外還存在什麼?—《末日餘燼》

未知可能帶來驚喜,也可能帶來驚恐。面對帶來驚恐的未知,我們依據個人獨特的思想和習慣,應該會有很多元的應對方法,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方法到最後往往只會剩下兩種,而且相互對立。美國電影《末日餘燼》(What Still Remains, 2018)講述的,就是末日後人類二元對立的故事。

打開性別、宗教與國族的共感空間—《Political Correctness》

在科技與網路發達的年代,數位資訊不斷如洪流般襲來,使人們不僅不再有餘裕綜合各種觀點加以考量,甚至連消息正確性都無力判斷,只好任自己依原有的意識形態揀選特定資訊並予相信。在此情形下,若非已型構為「政治正確」的論述,挾其霸權地位壓縮不同意見者的話語空間,就是勢均力敵的各方,分別形成同溫層與一言堂,然後各自穿上堅硬的身份盔甲,展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民主內戰」。

用哲學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當代最新哲學應用:AI、基因科技、FinTech、貧富差距、宗教對立、環境破壞……這本書都能找到答案》

人類生活風景,僅僅在過去十幾年間,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例如:搭捷運的時候,人們不再只是閉目養神,而是幾乎每個人都在盯著手機螢幕,或者閱讀,或者書寫上傳社群網站。在此同時,這些由人類集體記錄上傳雲端的巨量圖文數據,則成為掌握溝通技術、媒介與平台的資本家用以反向調整餵養人們,藉以極大化自我利潤的工具,更成為人工智慧自主學習,並在未來全面超越人類智慧的材料。

宗教介入性別,藝術介入宗教—《因性稱異—宗教?性別?藝術?》

司法院去年5月以釋字第748號解釋:現行民法不讓同性成立永久結合關係,違背了憲法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平等權的意旨,有關機關應於2年內完成法律修定;如果逾期未完成,同性就可以依照現行民法辦理結婚登記。這號解釋固然使婚姻平權支持者歡聲雷動,但同時也引來以基督教特定派系為首的宗教社群,打算以「反同公投」綁今年底大選的方式,進行反撲動員,讓任何人都可以平等適用民法的百分百婚姻平權,增添不可知的變數。

「神明」作為一種更新自我主體性的方法——《神明計畫:人—神—現代社會》

《神明計畫:人—神—現代社會》是兩位生活在台灣的法國藝術家—卡佑民(Kayoumin)和包德納(Bernard Bordenave)的攝影合展。透過在不同展間依序展出前者色彩鮮豔而抽象的14幅負片觀念攝影作品,再展出後者到宮廟實地拍攝的14幅正片紀實攝影作品,並且以說明文字將兩者作品兩兩配對賦予主題,本展呈現了法國藝術家企圖探討台灣人神關係在現代性的影響下,呈現了什麼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