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vs藝術」到「攝影=藝術」—《攝影藝術簡史》

鄭意萱的著作《攝影藝術簡史》,透過簡淺明白的文字書寫與插入歷史上各式攝影作品,並以時間為順序,從1839年的第一張相片,敘述到21世紀各式媒材混合、數位與新科技加入的攝影藝術現況,可說是一本精簡扼要的攝影藝術史手冊,相當適合想要迅速鳥瞰攝影史的讀者閱讀。然而,這本書除了按照時序講述攝影歷史外,還有一個在各章節字裡行間不斷出沒的幽靈,值得我們把它抓出來細細研究一番。

詩學性策展的可能性條件—《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從藝術、攝影、設計、電影到書籍等各式展覽,「策展」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現今的策展系統在資本主義的視角與文化工業的概念下,往往成為文化經濟的可觀集結與具體表現,甚至使策展本身就是一件商品。這種策展方式一方面企圖掩藏自身特質,藉以促成聖像膜拜式的文化工業操作,另一方面觀展大眾也容易將上述面向視而不見,導致策展與觀展都失去自我解放的能動性。

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滋味真好—《練習愛藝術》

「什麼滋味最好?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滋味,真好。」球藝精湛的世界羽壇球后,同時也是「台灣之光」的戴資穎,在麥當勞最新釋出的廣告中,娓娓道出小時候的她,曾經因為練球很辛苦,又不能跟同學玩,一度想放棄打球,但最後還是找回動力繼續打羽球。

美學是什麼?—《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

即使我們不是設計師或藝術家,我們的嘴巴裡或生活周遭,一樣充斥著帶有「美」或「美學」的詞彙;例如:「健美」、「耽美」、「美體小舖」、「中華民國美學」、「前衛美學」、「攝影美學」……。然而話說回來,美的定義是什麼?美學又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呢?

第一步就寫對的公文寫作心法—《寫出有溫度的文章:想想「讀者是誰」,你的文章才會有溫度,能幫你晉升的商業文章,從丟掉起承轉合開始》

作文對很多學生來說,往往不知道要怎麼寫,是一件很讓人頭疼的事情。好不容易畢業出社會了,以為可以永遠擺脫作文,卻發現上班族的生活更是整天都在寫作文。

和讀者有效溝通——《如何書寫當代藝術》

如果說藝術書寫的目的是要推廣好藝術,那麼文字工作者如何書寫當代藝術,就實在是一個大課題。對於這個課題,吉塔.威廉斯(Gilda Williams)在其《如何書寫當代藝術》一書中表示,藝評人固然要有語言的天賦、豐富的詞庫、多元的句型變換能力、原創的見解、值得深思與分享的想法,當然還有對於藝術的熱愛等,但這些都不是她藉由一本書就可以傳授的;她可以傳授的是:可以和讀者有效溝通的寫作法。

與情緒好好相處——《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在其《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一書中,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例子,依序介紹移情、投射、壓抑、超理智型、災難化思考等心理機轉,釐清生氣、害怕、忌妒、失落、後悔等負面情緒背後的真相,最後再提供接納、彈性、重新框架、行動、自我肯定等方法,來讓讀者練習因應自己的情緒。其中一再強調的觀念,無非是:只有正視、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而覺察那些負面情緒背後代表的意義,才能與那些情緒好好相處。

沒有主體這件事——《My Scenery Only for You: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

然而,「你都拍些什麼?」真的是這麼簡單的問題嗎?也許,提問的人真的只是想知道你拍人物、婚禮、商品、風景,亦即只是想知道你拍的客體是什麼。但是這個問題創造出來有待填補的空白,也許大到超出了提問者原本的意圖,以至於汪正翔寫了《My Scenery Only for You: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用一本書的篇幅回答這樣一個大哉問。

厭世現代人的生命出口——《薛西弗斯的神話》

確實,「厭世」就是當代台灣的社會現象。在低薪與高房價中,年輕人看不到買房成家的希望;因此導致的低生育率,則讓整個國家命運不知所終。然而,身處厭世氛圍中,我們又能怎麼辦呢?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在1942年出版的《薛西弗斯的神話》,也許可以為我們指出一個出口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