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漂移到生根,從遺忘到復歸,然後⋯⋯—《心中有一座山》音樂會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黎歐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心中有一座山》音樂會,集結眾多得獎創作歌手,於11月13日的晴朗午後,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精彩演唱,並透過節目單發送、主持人簡介、歌手自述,以及田調影像的播放,具體呈現音樂會各曲目的田野底蘊與創作歷程,也勾勒出臺北客家人從漂移到生根、從遺忘到復歸的蜿蜒之路。

「樂」跨「樂」出去——《世界樂音客在我心—2022唱客音樂交流計畫》之《唱響世界Hakka World》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世界樂音客在我心—2022唱客音樂交流計畫》,包括兩場音樂會及兩場講座,其中音樂會部分由《唱響世界Hakka World》打頭陣,率先於10月7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藝廳開唱,從多元層次展現客家音樂「樂」跨「樂」出去的無窮魅力與可能性。

打開台北、共融社會—未竟的「長廊匯藝—客藝本色聲當靚」

若曾關注台北城市博覽會官方網站,應該會發現城博除了花博公園爭艷館內的六大展區,還在場外長廊廣場設有「長廊匯藝」舞台,匯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客家事務委員會、民政局、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推出的多元文化表演節目。

擾動記憶、歷史與日常—《為了明天的進行式》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9月4日至11月7日推出《為了明天的進行式》展覽,由〈尚未到來的世界〉、〈動態圖層〉、〈女性團結:跨境.相遇〉3個小展共構而成。其中,〈尚未到來的世界〉有鑑於人們往往選擇性忽略資訊,活在自我的心理安全區中,讓共感式多元無法實現,因而展出多位藝術家作品,擾動觀眾的記憶、歷史與日常,期使多元世界能在明天真正到來。

饒富意味的主題—《2021藝術行政與管理研討會:CO・VI・D疫情下的藝情》

當今活動喜愛玩弄諧音,獲致雙關意義,例如《眷鏈-以眷村與在地文化結合》講座,透過「眷鏈」與「眷戀」的同音,帶出主辦者對於空軍三重一村的深情與未來期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一年一度的藝術行政與管理研討會,今年則雙管齊下,同時翻玩中、英文,形構出饒富意味的主題—《CO・VI・D疫情下的藝情》。

在體驗他異性中獲致藝術—《2020東南亞文化藝術論壇:民間傳奇與自然人文》

今年11月7日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召開的《2020東南亞文化藝術論壇:民間傳奇與自然人文》,依照論壇手冊所述,主要是「邀請研究東南亞文化的專家學者,與大家一同探討東南亞大自然傳奇故事中,各種動植物、神怪精靈所代表的含意,以及他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穿越等待的幻象——《2020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之〈我依然等待著你〉

一年一度的「基隆潮藝術」,今年以「海的一日」為題,將正濱漁港日常作為出發點,探索漁港特有的文化與情感。因漁港居民特有的情感記憶之一,是等待漁人返港,藝術家詹喬鈞特別創作〈我依然等待著你〉,參加本次潮藝術展覽。

用藝術拯救地球吧!——《硬美學——從柏拉圖到古德曼的七種不流行讀法》

三民書局今夏甫出版的《硬美學——從柏拉圖到古德曼的七種不流行讀法》,其作者劉亞蘭在〈序言〉中明白指出,這是「一本跨越各時代哲學家、不同哲學時期和哲學觀點,既能涵蓋理論也包括作品賞析的美學哲普書」。這也就是說,讀者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哲學史上各式各樣對於美學的理解。

一個勇於探索未知的年代與階層—《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

與差異他者遭遇的結果,可以是封閉自我,甚至攻擊對方,也可以是文化交流,進而拓展各方內涵。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即是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出發,藉由荷使出行覲見大清皇帝旅程的敘事角度,以及故宮與荷蘭、日本、台灣相關合作單位的館藏,呈現出一個東西方彼此探索、互為影響的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