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公務人員的結構性困境—《火神的眼淚》

台劇《火神的眼淚》(Tears on Fire, 2021)以虛構的同安分隊為背景,描繪了基層消防人員所遇到的難題包括設備不足、欠缺保障、超時工作、民眾、財團與民意代表的干擾與不尊重,還有不專業的上級領導下級等,也因而投射出消防及其他類型公務人員在後現代的結構性困境。

在體驗他異性中獲致藝術—《2020東南亞文化藝術論壇:民間傳奇與自然人文》

今年11月7日在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召開的《2020東南亞文化藝術論壇:民間傳奇與自然人文》,依照論壇手冊所述,主要是「邀請研究東南亞文化的專家學者,與大家一同探討東南亞大自然傳奇故事中,各種動植物、神怪精靈所代表的含意,以及他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從「攝影vs藝術」到「攝影=藝術」—《攝影藝術簡史》

鄭意萱的著作《攝影藝術簡史》,透過簡淺明白的文字書寫與插入歷史上各式攝影作品,並以時間為順序,從1839年的第一張相片,敘述到21世紀各式媒材混合、數位與新科技加入的攝影藝術現況,可說是一本精簡扼要的攝影藝術史手冊,相當適合想要迅速鳥瞰攝影史的讀者閱讀。然而,這本書除了按照時序講述攝影歷史外,還有一個在各章節字裡行間不斷出沒的幽靈,值得我們把它抓出來細細研究一番。

自由、臣服、現代性—《延禧攻略》

近日火紅的宮廷劇《延禧攻略》,展演了紫禁城裡一介包衣出身的繡坊宮女魏瓔珞,為了替姊姊復仇,一路開掛鬥倒後宮各路敵人,迅速成為富察皇后的大宮女,甚至轉為乾隆皇帝的貴人,並終究晉陞為皇貴妃的戲劇性歷程。基於魏瓔珞的人物設定不再是宮廷劇常見的「傻白甜」,反而時時刻刻都在做自己,網路上針對此劇的最普遍評語,就是太現代了:現代人穿著古裝,說著文白交雜的台詞,實際上卻是在演繹現代的心靈。

詩學性策展的可能性條件—《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從藝術、攝影、設計、電影到書籍等各式展覽,「策展」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現今的策展系統在資本主義的視角與文化工業的概念下,往往成為文化經濟的可觀集結與具體表現,甚至使策展本身就是一件商品。這種策展方式一方面企圖掩藏自身特質,藉以促成聖像膜拜式的文化工業操作,另一方面觀展大眾也容易將上述面向視而不見,導致策展與觀展都失去自我解放的能動性。

美學是什麼?—《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

即使我們不是設計師或藝術家,我們的嘴巴裡或生活周遭,一樣充斥著帶有「美」或「美學」的詞彙;例如:「健美」、「耽美」、「美體小舖」、「中華民國美學」、「前衛美學」、「攝影美學」……。然而話說回來,美的定義是什麼?美學又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