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音樂、元宇宙——《臺北市客家文化季刊》第80期

隨著元宇宙的討論熱潮不斷攀升,客家音樂在元宇宙裡會是什麼樣子,也成為臺灣客家文化圈開始思索的議題。日前在線上出刊的《臺北市客家文化季刊》第80期(2022年夏季號),以「元宇宙音樂,RESET?還是逃離?」為題,訪談許多不同世代、性別、樂風的客家音樂人,為讀者做出了客家音樂在元宇宙的初步提案。

簡單來講,元宇宙是一種聚焦於社交連結的網路,讓人們可以透過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眼鏡,甚至未來的腦機接口等裝置,來進入人造的虛擬世界,進行遊戲、社交,甚至工作、生活。對陳智輝而言,客家元宇宙第一個條件要跟客家相關,第二要有互動交流的虛擬空間,人們在裡面可以共創音樂、共寫小說、共做一道菜。

正如陳永淘所說,「元宇宙之於我是另一個虛幻的世界,很玄妙地若有似無,應該是非常開闊的,客家元宇宙的『客家』只是元素,沒有所謂絕對標準的客語」,本期季刊訪談的許多客家音樂人心中,對於客家音樂在元宇宙中的想像,也是各異其趣。

對於ECHO回聲樂團主唱、吉他手、團長吳柏蒼而言,元宇宙裡面的客家音樂,就是一隻3D動畫形象的「無聊猿」,穿著花布襯衫,站在五彩繽紛的音樂維度裡唱著客語歌曲。對於開完全球第一場全息演唱會的美秀集團而言,他們則想要做「賽博神豬」,為傳統信仰儀式與當代動物保護取得平衡。

相對於吳柏蒼與美秀集團的濃厚科技感,另有一批客家音樂人,更希望客家元宇宙或元宇宙裡的客家音樂,能溫情呈現現實世界的客家元素。

對於黃培育、柯智豪、徐哲緯而言,客家元宇宙一定要有的元素,分別是伯公神龕、各種粄食、阿婆的菜譜。至於女性客家音樂人徐世慧,則期盼元宇宙中能夠呈現家的日常,邱淑蟬甚至希望元宇宙中的客家音樂,能夠傳遞現實世界中六堆的溫柔與樸實。

這不免讓人想起吳柏蒼所言,客家音樂的形式無論是CD、實體演唱會或元宇宙,其實重點都在作品是否能讓聽眾感動。只不過,元宇宙中的客家音樂,與其他形式客家音樂的不同之處在於,元宇宙是一塊新大陸,音樂人不太可能帶著既有文化整體複製進去,一定是帶著某些元素過去,搭配元宇宙的特性,在那邊重新產出一個非常融合,甚至突破式的樣貌。

而既然不同的客家音樂人重視的客家元素不同,帶到元宇宙的客家元素也不同,未來元宇宙裡的客家音樂,也不免展現多元紛呈、百花齊放的狀態。

然而,元宇宙內客家音樂的多元性與可能性,是否真的無邊無際、漫無界限?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今年臺灣文博會《土地公與媽祖娘:客家閩南的與神同行》講座上,當一位講者談客家人、閩南人,也談平埔族的同時,另一位講者則不斷重申「咱台灣人」,卻不免陷入「台灣人」已經多義化,但又百般不願重拾「閩南人」這個稱謂的困境。

畢竟,當台灣這個符徵早已且不斷開放容納更多符旨時,原本「唯一」指涉的閩南人,也不免成為所指涉對象「之一」。而在台灣這個符徵的符旨愈趨多元化的語境下,要用台灣人來明確指稱閩南人,就不免產生困境,且逼迫主體不得不思考是要重拾「閩南人」的稱呼,還是技巧性繞過這個題目。

然而,即使台灣這個符徵如此地多義,實際上也還沒有達到無邊無際、漫無界限的狀態;目前它可以指涉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新住民,卻很難指涉其他對象。同理,客家這個符徵隨著時代的不同、地區的差異、文化的發展,雖然勢必不斷開放容納更多符旨,其意指在一定的語境下,卻也總有某個範圍在。

因此,元宇宙內客家音樂所具有的,終究只會是有限的多元性與可能性;它在給定的語境下,將會包括明顯是客家的要素,排除明顯不是客家的元素,並在包括與排除之間保留一個緩衝區,讓目前被排除的可以在未來被包括,但也讓目前被包括的能夠在未來被排除。

所以,客家音樂在元宇宙裡會是什麼樣子呢?首先,它是多元紛呈、百花齊放的。其次,它的多元性與可能性在給定的語境下,終究是有限、有範圍的,我們知道一些東西「很客家」,另一些東西「不客家」。但假設如果我們能拋開既定語境的束縛,也許正如克里夫所說:「客家是我記憶裡的陌生人,是我從未抵達過的家鄉。」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