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風景、攝影——Donna J. Wan《死亡誘求我們》

相信大家都曾接到過家人、好友、同事或網友自殺身亡的消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殺是一個難以談論的禁忌話題,所以我們要談也只會壓低音量談。至於在攝影範疇,自殺作為創作主題的禁忌程度,也未必就比較輕減。

從斜看拉岡到斜看民主——《傾斜觀看—在大眾文化中遇見拉岡》

英文版《傾斜觀看—在大眾文化中遇見拉岡》(Looking Awry: An Introduction to Jacques Lacan through Popular Culture)首次出版於1992年,是斯洛維尼亞哲學家斯拉維‧紀傑克(Slavoj Zizek)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中文版則於2008年翻譯問世。

拒絕投射幻象的觀景窗——《途中,在各自的他方暫歇|劉芸怡、廖震平雙人展》

《途中,在各自的他方暫歇》是劉芸怡與廖震平的雙人展。透過並列劉芸怡對於金門碉堡廢墟的攝影,以及廖震平對於自己在日本生活時,隨處攝影再分析選繪的畫作,雙人展營造出永無止盡的途中感,以及令人難以安歇的他方異地感。然而,上述途中感與他方異地感是如何產生的呢?

兒童、體制、攝錄像——橫浪修《1000 Children》與曾御欽《有誰聽見了?》

相較於成人或青少年,兒童的社會化程度較低,遇到任何來自外界的刺激,情感表現都會很直接,而且也會很明顯。另外,相對於成人或青少年可能讓觀眾產生其他的感官刺激,兒童因為天真無邪、白紙一張的形象,也比較能讓觀眾專心體會藝術創作的原始意念。因此,有些攝影師或錄像藝術家特別喜歡以兒童為拍攝對象,並進行相關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