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家庭與社區以外想像—《最小共存單位》

《世界人權宣言》第16條第3項宣示:「家庭為社會之當然基本團體單位,並應受社會及國家之保護。」然而,台灣歷經工業化與都市化後,因為生產模式與經濟結構改變,傳統核心家庭已愈趨個人化、原子化,而不再關乎共同生產。至於社區,固然是政府以總體營造政策扶持的生活共同體,卻又不時在國土開發或都市更新計畫下成為釘子戶,被強迫拆遷四散。

詩學性策展的可能性條件—《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從藝術、攝影、設計、電影到書籍等各式展覽,「策展」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現今的策展系統在資本主義的視角與文化工業的概念下,往往成為文化經濟的可觀集結與具體表現,甚至使策展本身就是一件商品。這種策展方式一方面企圖掩藏自身特質,藉以促成聖像膜拜式的文化工業操作,另一方面觀展大眾也容易將上述面向視而不見,導致策展與觀展都失去自我解放的能動性。

什麼是藝術家?—《你才藝術家,你全家都藝術家!》

世上很多身份的定義、資格或特徵只要認真觀察窮究,原本的同一性幻象就會開始消散,並被分散、差異、矛盾、多義取而代之;「藝術家」即為其中之一。正在福利社展出的《你才藝術家,你全家都藝術家!》展覽,便是透過楊雅筑策展,並邀請林奕碩、邱俊達(ft.倪祥)、時永駿、蔡宗祐參展,企圖打開一個空間,讓各界討論「藝術家」這個隱晦不明的身份,進而消除某些誤解與偏見。

在我們這個時代,關於逃逸的新反思—《陳界仁:藝術與「人民」》

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科技發展與政治經濟結構,也有著不同的監視與控管機制。因此,適度地反省上個世紀的「當代思潮」,真正與當代共處,審時度勢地釐清我們這個時代的監控系統,進而重新想像逃逸的路徑或抵抗的方法,才可能有效地為人們打造更自由且富有動能、創造力的生存環境。藝術家陳界仁即是在此關懷下,於本月19日以《藝術與「人民」》為題進行演講。

轉型正義要怎樣?—《穿越—正義:科技@潛殖》

正當全聯中元節廣告主角肖似陳文成而引發熱議,再度讓轉型正義成為話題之際,台北當代藝術館基於台灣在30年前左右開始解嚴,許多國家也在那時民主化並進行轉型正義,然而卻無法保障各種身份的人平等共享社會價值與經濟資源,反而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及科技化下,加劇權力與貧富差距的懸殊,因而策劃了《穿越—正義:科技@潛殖》展覽,企圖討論科技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並思考如何朝向更深化及更多元化的轉型正義邁進。

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滋味真好—《練習愛藝術》

「什麼滋味最好?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滋味,真好。」球藝精湛的世界羽壇球后,同時也是「台灣之光」的戴資穎,在麥當勞最新釋出的廣告中,娓娓道出小時候的她,曾經因為練球很辛苦,又不能跟同學玩,一度想放棄打球,但最後還是找回動力繼續打羽球。

美學是什麼?—《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

即使我們不是設計師或藝術家,我們的嘴巴裡或生活周遭,一樣充斥著帶有「美」或「美學」的詞彙;例如:「健美」、「耽美」、「美體小舖」、「中華民國美學」、「前衛美學」、「攝影美學」……。然而話說回來,美的定義是什麼?美學又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