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再去中心化—《今際之國的闖關者》

《魷魚遊戲》(오징어게임,2021)看完後,還想看生存遊戲的劇集,在Netflix開啟了《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今際の国のアリス,2020),無意間發現了這齣劇集的結構是去中心化、再中心化,以及再去中心化。

從互為移情經由互為他者,邁向互為主體——《設計村—眷村未來的可能性》之〈忠泰基金會/新富町市場X空軍三重一村〉

《設計村—眷村未來的可能性》論壇,在17日迎來場次三—〈忠泰基金會/新富町市場X空軍三重一村〉。論壇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洪宜玲總監,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為起點,依序介紹基金會推動的城中藝術街區、中山創意基地URS21與新富町文化市場,為空軍三重一村的未來,提出了借鑑的可能性。

如何面對大陸流行語進入台灣?

現今台灣年輕人喜愛使用「閨蜜」、「網紅」等大陸流行語,網路媒體READr因而進行調查與訪問,呈現為〈中國流行語滲透台灣?從Dcard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也引發盧郁佳跟進寫作〈中國流行語滲透台灣,電視的失敗剝奪了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認同〉。兩篇文章對於上述現象,各有不同解讀,也提出不同對應之道。

在水晶化之前的版本—《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北影版》

總而言之,《刻在》北影版可說是正式版水晶化之前的版本。就電影製作而言,北影版是修剪的過程;就意識形態建構而論,它是劇中角色生活各層面還沒有完全被縫合為統一的意義領域,仍有各種歧出可能性的相對自由時刻;就角色性格而言,它更為Birdy。但無論如何,兩個版本都是刻粉的最愛。應該是這樣吧!

打開性別、宗教與國族的共感空間—《Political Correctness》

在科技與網路發達的年代,數位資訊不斷如洪流般襲來,使人們不僅不再有餘裕綜合各種觀點加以考量,甚至連消息正確性都無力判斷,只好任自己依原有的意識形態揀選特定資訊並予相信。在此情形下,若非已型構為「政治正確」的論述,挾其霸權地位壓縮不同意見者的話語空間,就是勢均力敵的各方,分別形成同溫層與一言堂,然後各自穿上堅硬的身份盔甲,展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民主內戰」。

現實主義攝影是毒藥,也是良藥——《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

郭力昕繼《書寫攝影》(1998)、《再寫攝影》(2013)後,於今(2018)年2月集結其散見於各大學術期刊的5篇長篇論文,再次出版攝影批評新書《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整體而言,這本書的5篇文章,乃是藉由引介相關理論或歷史脈絡,檢討台灣自1980年代中後期迄今30餘年的代表攝影案例,一方面警告現實主義攝影可能反噬我們的主體性,另一方面也提出其仍可能為我們帶來政治的行動力。